usohu

老挝真是拼了,为了修建中老铁路几乎把国库都掏空了。中国看他们这么积极,当然不能不

老挝真是拼了,为了修建中老铁路几乎把国库都掏空了。中国看他们这么积极,当然不能不给面子,农产品免税还不限量,95%的产品都能顺利进入中国市场,还和老挝一起开发钾矿,讲究的就是一起赚钱。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老挝是个内陆国,说白了就是没有海,也没有大城市,山多路少,经济发展一直拖着后腿。资源是有一些,比如钾矿、水电,可是拉不出去,卖不上价,自己也没法转化成钱。   时间久了,国家财政紧张,货币一贬再贬,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外汇储备也不足,很多人看不到未来。   但老挝不是坐以待毙,它清楚,要发展,必须打通交通这条命脉。于是,它瞄上了中老铁路。   这个项目说简单也不简单,说复杂也不复杂。简单的是,铁路一通,从老挝腹地到中国云南昆明只要十来个小时,香蕉、木薯、咖啡这些农产品直接就能送进中国市场,不再靠转手、转车、绕路。   复杂的是,修铁路可不是几百万能搞定的事,动辄几十亿美元,老挝手上根本没有那么多钱。   于是它就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贷款修。哪怕为此背上债务,也要先修通。   老挝这么拼,中国当然看在眼里,也没有让人家失望。一方面,中国有资金、有技术、有设备,能把铁路快速、高效、安全地修起来;另一方面,中国也需要一条安全的陆地通道,把自己和东南亚更紧密地连在一起。所以,这就是一拍即合。   而且中国不只是修铁路,配套的东西也一并安排上了。比如农产品,中国直接免税开放,老挝有多少收多少,不限量、不限品种。以前一个边境县年出口也没多少,现在大批货直接坐火车来昆明,运输成本大降,老百姓的果子菜根本不愁卖。   再比如钾矿,这东西老挝多得是,但以前自己没法用、也卖不出好价。中国农业需要大量钾肥,又受到进口限制,国内自己又产得少。两边一对上眼,中老开始合作开发钾矿,老挝出口钾肥,中国解决农业需求,双方都笑开花。   铁路开通后,老挝的变化是实打实的。货运先起来了,紧接着人流动起来了,再后面就是信息流、技术流、资本流。   以前运一车香蕉到中国要几天,现在一夜之间就能搞定;以前村里的果子烂在地里没人要,现在提前就被订单收走了;以前开饭店、建仓库、搞物流根本没人投资,现在沿着铁路一条线都是新产业。   最关键的,老挝老百姓开始能就地就业了。不用去国外打工了,矿上招人、仓库要人、翻译要人、司机要人,各种岗位都在涌现。而且因为和中国合作多了,很多人学起了中文,在铁路公司、矿产公司、农产品企业都能找到活干。   钱多了,生活也变样了。老挝币虽然贬得快,但现在越来越多地方直接收人民币,尤其是边境城市,不用换钱直接用中国钱买卖都行,省事儿还保值。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看好这事,特别是西方国家,一边看着中国和老挝走得这么近,一边酸溜溜地说三道四。什么“中国掠夺老挝资源啦”“控制老挝国有资产啦”“让老挝掉进债务陷阱啦”之类的话到处放。   美帝那边更是搅屎棍本色,生怕老挝往中国靠拢,开始在舆论上煽风点火,甚至鼓动一些人出来反对,说中国是在搞“新殖民主义”。   但事实是,老挝是主动找上门合作的,中国也不是白拿东西,而是投入真金白银,把钱、技术、人力全都带进去了。钾矿是双方联合开发的,铁路运营权明确写在合同里,老挝工人照样拿工资、学技术,不存在谁侵占谁的说法。   老挝和中国这一拍即合,进展飞快,可你再看看它周边的几个邻居就知道什么叫效率了。   泰国谈了半天还在合同细节上磨,越南想分一杯羹但迟迟没动作,缅甸那边局势复杂根本搞不动基础设施。这时候老挝这个“地理中转站”的位置一下就凸显出来了,它不靠海没关系,有中国这条陆路通道照样能把货送出去,把人带进来。   也正是因为中国支持得给力,老挝的政局相对稳定、政策执行有力,才让铁路、水电、矿产这些大项目能按计划推进。政策不折腾、项目不延误,这是很多国家羡慕但做不到的。   当然,没有人说老挝一点风险都没有。修铁路、开发矿产、对外合作,这些都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债务压力大,国内基础还弱,社会结构转变快,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挑战。   可问题是,如果什么都怕,什么都不敢干,那就永远别想翻身。老挝敢下场、敢下注,说明它明白现在是关键窗口期,过了就没了。与其守着资源不动、等着别人施舍,不如抓住机会、放手一搏。   从目前来看,老挝确实赌对了一步棋。基础设施建起来了,出口通道有了,市场打开了,资源变现了,就连货币也找到了“备胎”。这条铁路,不只是车流那么简单,它背后拉动的是产业、信心、未来。   老挝穷,是事实;老挝敢拼,也是事实。中国能帮,也愿意帮,关键是大家想往一个方向走。   什么是好邻居?不是嘴上说,而是你穷了我能帮一把,我富了也愿意带你一程。合作嘛,就是互利。不是压你一头,而是拉你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