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主要瞧不上曾国藩的呆板和军事能力。而俩人的矛盾主要来自于性格的天然不和。当时周围人给左宗棠的性格评价是“刚峻自天性”且“多智略”,而曾国藩做人做事是出了名的“慎独”,甚至有点“迟钝”,李鸿章对他甚至有“优柔寡断”的认知。这两人就是一个灵活思维的急性子和一个多思多虑的慢性子,自然是尿不到一个壶里。 所以在平叛太平天国期间,左对曾的“扎硬寨,打呆仗”的呆板战术不喜。在战争期间,曾因父去世,不等朝廷批准就回去奔丧,并趁机上书为自己讨要督抚实权,被左认为虚伪,斥其为“不仁不义”,至此两人间有了嫌隙。但曾国藩看到了左宗棠长于智略的优点,在自己再次被启用后,对左进行了举荐,并拨给左5000兵作为组建楚军的基础。而左也在浙江闽粤进行平叛,与曾形成呼应,而曾国藩也认为“用兵取势,季高胜于我”。但两人又因后期的进攻战略发生矛盾,曾主张“以上制下”,死磕安庆;而左认为应该绕开重镇,先收复财税重地,壮大自己削弱敌人,自此嫌隙越深。到了后来因为李元度的事情两人更是彻底断绝了往来。等到太平天国被平定,曾国藩以幼天王洪天福贵自焚,太平天国已经彻底平定上奏邀功。而左宗棠通过情报分析其已经潜逃,所以向朝廷举报幼天王逃逸湖州,事实证明左是对的,至此两人彻底断绝私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