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1940年军统青岛站由于叛徒出卖,一夜之间120多名军统人员被捕,全部被日军杀害

1940年军统青岛站由于叛徒出卖,一夜之间120多名军统人员被捕,全部被日军杀害。

军统青岛站全军覆没,这把军统头子戴笠气得不行,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暗杀叛徒。

而这个任务也不负众望的落到了徐子贞身上,在当时徐子贞是军统出了名的女杀手。

这个任务交给她那是最稳的。

时间回到9月12日的深夜,那时候日军宪兵队突袭七处军统据点,120名特工在睡梦中被捕。

拷打持续三日,无人招供,最终全数枪决于崂山乱葬岗。

屠杀精准得令人窒息,要知道这些唯有核心叛徒能交出完整名单与布防图。

这就跟抄作业一样,抄的太完美一眼就被发现了。

此时在重庆军统总部,戴笠摔碎第三个茶杯。

根据电文显示叛徒竟是华北区副区长陈明礼。

这个陈明礼东京留学归来的情报专家,谁也没有想到早在三年前他就已被策反。

而他此前“炸毁日军油库”的功绩实为精心设计的投名状,连军统严苛的审查都被蒙蔽。

可以说这小子有点东西,这演技绝了,而日本人为了安插这枚棋子也是下血本了。

当陈明礼在日本宪兵队密室数着金条时,戴笠的诛杀令已飞抵新加坡,“调‘白蔷薇’!启用‘子路’计划!”

当徐子贞抵青时,此时的码头盘查森严。

于是她扮作药材商姨太太,旗袍盘扣里缝着氰化钾胶囊,发髻插着淬毒银簪。

在德县路23号当铺是她首个接头点,1897年版《论语》的扉页,用米汤写着青岛地下网重启密码。

而此时叛徒藏身的小院布满死亡陷阱。

门窗连接警报器,马缨丹花盆下暗藏绊绳,卧室每日轮换。

更致命的是,日军以陈明礼为饵,真正目标是军统藏在天主教堂地窖的八吨黄金,那是国民政府转移的战略资金。

那天雨夜,徐子贞翻墙潜入。

当她用刀尖挑开后院门闩时,马缨丹香气骤然弥漫,陈明礼竟在花香中掺入神经毒素,吸入者会肌肉麻痹。

但是这些对军统头号杀手来说那都是小意思。

而陈明礼枕下压着枪,却败给一个微小习惯,他习惯舔指翻书。

于是徐子贞将氰化钾涂在他常读的《三国演义》封皮内侧。

当他如常蘸唾沫掀页时,剧毒随血液直冲心脏。

垂死的叛徒突然扑向《论语》,指甲抠着“仁”字笔画,那是黄金坐标的密钥。

之后爆炸声从地下室传来!

原来日军早埋伏在黄金藏点,诱杀前来转移资产的军统人员。

此时徐子贞冒火冲出,左肩嵌着弹片,怀中《论语》浸透鲜血。

她不知道,戴笠在行动前三天已密令转移黄金,而陈明礼至死都是弃子。

锄奸成功仅是开胃小菜,之后戴笠追加密电,斩首今井一男!这才是他的目的。

这个日本特务长坐防弹车、行踪诡秘,青岛日占区戒严升到最高级。

在9月28日,今井车队驶向海军俱乐部,徐子贞在福山路转角掷出手雷。

趁浓烟蔽日,她跃上车盖,左轮手枪抵着防弹玻璃连开六枪,子弹从今井太阳穴贯入。

但是枪声也引来大批的小鬼子合围。

为救受伤同伴,徐子贞折返火网。

日军机枪扫射中,她身中十七弹倒在血泊,染血的银簪断成两截,那是她预备留给母亲的最后念想。

而2007年南京档案馆解密电报揭示残酷真相。

戴笠用“子路计划”一箭三雕。

除叛徒、杀敌酋,更以陈明礼之死掩盖黄金转移路线。

徐子贞的牺牲被计入“必要代价”,唯有崂山烈士陵园第120号空冢,默默留着她的衣冠。

虽然他牺牲了但是同样,今井一男的死也让日本人损失惨重。

如今青岛德县路23号已成咖啡馆,游客摩挲着老墙上的弹痕拍照。

没人注意墙角玻璃匣里那本《论语》,泛黄扉页上,“仁”字笔画间残留着难以察觉的褐斑,像极了1940年秋夜,一个女子用生命洇开的血色墨痕。

徐子贞之所以能称为“军统之花”,可能也有其这种无畏之精神的缘由,要知道在军统哪里有什么情谊可讲,而徐子贞恰好是那一股清流。

不管怎么说她是为了杀小鬼子死的,抛开其他不讲他是值得我们敬重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