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一名日军趁夜翻进老农家,偷偷将一摞钱塞进窗户,说那是白天打他赔礼的钱,老农不敢吭声,心想日军打人什么时候给过钱?更别说深更半夜的送钱了!
在浙江义乌大陈镇江边的楂林村,这事传开后,大伙看日本采伐队长坂本寅吉的眼神全变了。
这个被硬抓来当兵的皮鞋匠,白天挂着军刀巡查,夜里却把采伐队的棉被往穷人家送,总让翻译补一句“皇军赏的,快盖上”。
有次日本军官逼他抽打村民,鞭子甩得震天响,落下时却像棉花拂过。
半夜他又翻墙,往人家屋里塞银元。
谁都想不明白,这个1939年出现在楂林镇的日本人,为啥对中国人掏心窝子。
直到1943年冬天,他托媒人走进村民蒋荷菊家提亲,大伙才咂摸出点滋味。
结婚那天,他用红纸写下“蒋贤礼”三个大字,笑着对新娘说:“往后没有坂本寅吉,只有蒋家女婿蒋贤礼。”
儿子出生时,他抱着襁褓轻念:“生在义乌,守义而生,叫蒋义生!”
新媳妇不知道,丈夫的梳妆匣底下藏着要命的纸片。
每当天蒙蒙亮,蒋贤礼就借着查岗溜到后山竹林,把记满日军布防的纸条塞进树洞。
义乌抗日武装坚勇大队的战士后来才知道,那些帮他们虎口脱险的情报,全是这个“日本队长”的手笔。
有一回日军运军火的密报,被他写在烟盒上送出。
当游击队截下军火救出挑夫时,宪兵队终于盯上了他。
1945年初春,刚踏出采伐队大门的蒋贤礼突然被按倒在地。押往杭州的火车经过八里岭背时,他突然撞碎车窗纵身跳下!
滚落山坡的瞬间,他听见自己腿骨碎裂的闷响,脸上却漾开笑意。
拖着重伤的身子投奔新四军时,他只说:“让我打自己人?不如让我死。”
那年秋天,他在入党申请书上用力写下“蒋贤礼”三个字。
这个曾经的日本兵,成了新四军的炮兵教官。
打泰安城时,他亲手架炮,三发炮弹掀翻三座碉堡,战士们叫他“神炮手”。
可蒋义生两岁那年,父亲跟着部队北撤再没回来。
母亲蒋荷菊总在深夜摸出一张红皮证书,1950年发下来的“革命烈士证”。
“烫金的字都被她眼泪泡花了”,78岁的蒋义生捏着1995年《钱江晚报》的剪报,上面登着寻找坂本寅吉亲属的消息。
小时候村里孩子追着他喊“日本佬的崽”,母亲把他护在身后:“你爹比好多中国人都好!”蒋荷菊57岁病逝前,攥着儿子的手念叨:“去徐州看看…你爹许在那儿。”
2021年,寻亲志愿者叶庆华带来一张淮海战役烈士名录,指着“陈官庄”的位置说:“你父亲在这儿。”
当蒋义生颤巍巍摸到河南永城烈士地宫石壁上的“坂本寅吉”时,72年的等待终于落地。
石棺里合葬着1691位烈士,他分不清哪具遗骨是父亲,“可闻着泥土气,就觉着他回家了。”
江水默默流过楂林村的老屋,那个总在江边发呆的女人早已不在。
但世界上总有些人,跨过的不是国界是人心,守住的不是阵地是良心。蒋贤礼坟前或许没有碑,可中国人都欠他一句:谢谢你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