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阳,男子店里突然跳闸停电,他以为电路问题,就在平台上花30约了个师傅上门检修,师傅到后把所有电器插头取出再插回去,最后排查出是冰箱漏电了,接着管男子要300块排查费,男子懵了,说修也没让你修,就管我要300,这不是诈骗吗! 极目新闻报道,8月5号,王先生的小店突然跳闸停电。眼瞅着生意要做不成,他火急火燎上网找了维修平台。 他想着专业平台靠谱,赶紧修好别耽误生意,可维修工的操作让他傻了眼。 对方把店里所有电器插头拔了又插,最后指着冰箱说:是你们冰箱漏电了,问题查出来了。 维修工全程没碰电路,也没换零件,最后却收了他300元排查费。 王先生交了钱,心里却憋屈的不行,一开始双方说好的,是电路排查和维修,但最后线路都是好的,空开根本没坏,对方修都不用修,却收他300,这跟诈骗有啥区别? 他要是在街边随便找个电工,花个30、50的都顶天了! 事后,王先生憋着火找平台理论。客服电话打了好几轮,最后退他100现金又塞了100代金券。 王先生表示,我做生意的耗不起时间,要是在自己家,我非跟他们杠到底不可。 同样掉进收费坑的还有杨女士。 家里马桶坏了,看平台标着“30元起”,她琢磨这价修个马桶挺划算,哪怕有涨幅,应该也不会涨到哪里去。 于是,她就叫了师傅上门。结果,师傅只伸手调了下浮球位置,两分钟不到水就通了。 可账单一亮,竟然收费150元。杨女士懵了,这叫什么事儿? 记者找到啄木鸟平台问个究竟。客服一口咬定,说师傅出示的都是公司统一定价表,照着本地行情走的。 按他们的说法,维修工根本没资格定价,所有项目都要按区域标准收费。 客服 又表示,30元是跨进门的起步价,换零件修设备另算。 当被问到王先生那单的拔插头检测费,客服只含糊表示,发现漏电也算故障排查。 尽管平台声称维修前会出示价目表,但现实中“30元起”的广告像层迷雾。 许多消费者和王先生一样,以为30块能搞定全部,等师傅拎着工具包进门,“起步价”转眼变成“最低消费”。 那么,从法律角度,怎么看待这件事?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平台官网标注"30元上门费",但未显著提示"30元起"及后续可能产生的高额维修费,导致消费者误认为30元包含全部服务。 此行为违反了经营者应主动、完整披露服务内容的义务。 维修工现场以"拔插头检测"为由收取300元,但未提前说明具体检测流程及收费标准。消费者对"故障排查"与"维修"的界限、单项服务定价依据均不知情,知情权被严重侵害。 所以,消费者有权要求平台重新提供清晰、完整的价目表,并可主张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多收费用返还。案例中王先生最终获得部分退款,正是行使知情权的结果。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0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维修工仅通过"拔插插头"完成检测,未实际维修电路或更换零件,却收取300元,远超市场同类服务价格为此行为涉嫌违反"价格合理"原则,构成不公平交易。 平台以"基础服务费"名义收取30元后,通过模糊计价规则迫使消费者接受后续高额费用,实质上限制了消费者对服务内容的自由选择权,符合"强制交易"的违法情形。 3消费者可依据该法条主张解除服务合同,并要求退还多收费用。案例中平台退还100元现金及代金券,系对不公平交易行为的部分纠正,但未完全弥补消费者损失,如停业间接损失。 如果平台存在故意隐瞒关键收费信息、诱导消费的行为,可依据《价格法》第十四条追究其价格欺诈责任,处以罚款并责令整改。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欢迎关注@猫眼学法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