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存在缺陷?英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称:汉字有“3大缺陷”! 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罗素对汉字有着独特的看法,他称汉字有“3大缺陷”,他说的这些缺陷是什么,他的观点是否正确呢?1920年,罗素踏上旅程,来到了中国。也正是这个机会,他在中国待了一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罗素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独有的汉字。 而在了解汉字之后,罗素有说出了他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汉字有三大缺陷,第一就是汉字之所以难,就是没有任何的规律。英文比起中文来说,有很强的规律性,因为其万变都离不开着26个字母,可是罗素发现中文并不是这样的,根本不能通过排列来认识。 但其实是汉字有着独有的规律,不同于英文的字母排列,我们的汉字是用部首来分类的,比如三点水旁、单人旁等等。 除了不像英文有规律,还有一点,就是中文过于复杂。 罗素说得复杂,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写的时候复杂,第二就是理解起来也很复杂。 汉字的难写其实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它不同于英文就是字母,笔画简单。 所以很多人学汉字时,常常是一头雾水,笔画实在是太多了,遇见生僻字更是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 可汉字的难写才只是一个方面,其实汉字更难理解,因为一个词语往往会因为语境而有各种意思。 就比如说“打”这个词,有的时候我们说的是玩的意思,比如打球,而这个词语也会随着语境而变化,有的时候就是开开某样东西,打开窗户。 这个在英文中,是两个词语。 所以,罗素认为这就是为何中国文化很难和外界交流的一大原因,因为难理解。 正是因为难理解,所以罗素也说出了汉字的第三大缺点,就是不好翻译。 我们也知道,汉语表达很多事物的时候,会用到成语或是诗句等语言,这个在看汉语时很有意境,但是这却给翻译来了一个大大的难题。 而且过去也有过将古诗翻译成英文,明明是几句话,用英文表达就需要一段话才可以,更别说有很多难以用英文表达出来的意思。 比如,我们古代的四大名著,翻译成英语,就丢了很多意境。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就是罗素发现每到一个地方,就有一种方言,这也让他很是头疼,刚明白了汉语的发音,可是一换地方,就完全听不懂了。 当然,针对方言的这个问题,我们也有了统一的方式,就是学习普通话。 而其他汉语的难题,比如说汉语难学习的特性,我们专门发明出了拼音,用接近英语的方式来进行汉语的学习,这也让更多外国人好理解。 不过,罗素说的其他的汉语缺陷,确实也是很难改变的,这也和中国的历史沉淀有很大的关系。 历史的四大古文明,中国算是其中之一,所以汉语的也是一种古文明,但是要想象英文那样有所规律好学习,是有极大难度的。 但是这些所谓的缺陷,恰恰也就是汉语的美妙之处,不是吗? 参考资料: 上观新闻:一百年前,他为罗素访华做翻译,到什么地方用什么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