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又打水漂了!塔利班临时政府宣布了,阿富汗宣临时政府布取消与中企签署的开发合同! 要知道,这已经不是阿富汗第一次反悔了,但每次都能让投资者心里凉半截——合同签得好好的,说废就废,这生意还怎么做? 阿富汗这地方,穷得叮当响,但地下全是宝贝,锂、铜、铁矿加起来值3万亿美元,尤其是锂矿,现在新能源车火爆,锂就是"白色石油",谁不眼红? 2023年,中企跟阿富汗前政府签了个大铜矿项目,储量够中国用5%,本来是个稳赚的买卖,结果塔利班一上台,直接翻脸:"合同不公平,重谈!" 说白了,就是嫌钱给得少。塔利班现在被国际社会孤立,穷得揭不开锅,就指着卖矿赚钱。但他们既没专业团队,政策也一天一变,搞得外国企业进退两难,有个在阿富汗干过的矿业老板吐槽:"在这儿投资,就像在沙滩上盖楼,看着挺美,潮水一冲全没了。" 中国企业去阿富汗投资,本来就是"富贵险中求",2007年,中冶集团就拿下那个铜矿,结果因为战乱和基建太差,拖了十几年没开工。 这回塔利班直接撕合同,理由倒是冠冕堂皇——"环保没做好",可明眼人都知道,就是嫌分成太少。 更气人的是,阿富汗一边取消中企合同,一边转头找俄罗斯、伊朗谈合作,摆明了就是"谁给钱多跟谁玩",喀布尔有个经济学家说得挺形象:"阿富汗的矿就像相亲市场上的钻石王老五,人人都想嫁,可嫁过去才发现,日子根本过不下去。" 阿富汗位置太重要,夹在中俄之间,历来是大国争抢的香饽饽,美国跑路后,中国想靠投资稳住局面,但塔利班可不傻,他们玩的是"平衡术"——跟中国谈完,再跟俄罗斯聊,谁给的条件好就跟谁合作。 西方媒体立马炒作"中国在阿富汗吃亏了",可实际上,中国在阿富汗的投资只占海外总投资的0.03%,根本不算啥,有网友调侃:"这点钱,还不如北上广卖两块地皮赚得多。" 阿富汗这么折腾,根本原因是政府太弱,看见钱就想抢,对中国企业来说,与其抱怨钱打水漂,不如认清现实:在阿富汗投资,安全、腐败、政策变脸都是成本,得提前算进账里,有中企高管说,他们项目的"意外开支"能占到40%,这才是生存之道。 塔利班总想靠撕合同多要钱,可国际资本不是傻子,这么玩下去,最后没人敢来投资,吃亏的还是阿富汗老百姓。 与其盯着几十亿的矿,不如先搞点光伏电站、水泥厂,至少能回本,就像在沙漠里种仙人掌,虽然发不了大财,但至少不会血本无归。 说到底,阿富汗的矿再值钱,也得有本事挖出来,合同说废就废,谁敢真金白银往里砸?中企不如把条款写死点——别等钱砸进去了,才发现是个无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