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八路军旅长要处决团政委。临刑前,旅长的警卫员,突然靠近团委松绑,并催促:“我不杀你,你是好人,你快点走吧!”团委不放心,喊着他一起走,警卫员却执意不肯走。 刘丰1915年出生在河南渑池县英豪镇吴窑头村,那地方靠种地过日子,他小时候就帮家里干农活。1929年,十四岁的他因日子难熬,跟着同乡加入当地杆子武装,抢地主粮食维持生计。1930年春天,这支队伍被西北军董振堂部收编,他成了正规士兵。1931年12月,董振堂领导宁都起义,他随部队编入红五军团,从班长干起,一步步升到排长、副连长,参加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1933年4月,他调到中央军委总供给部粮秣处当科员,还担任赣南云都办事处主任,负责后勤物资调配。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参加长征,途中经历各种考验。1935年6月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他调到红四方面军总部第四局第四科粮秣股当股长,后来还任红四方面军总卫生部管理科副科长和西路军教导团供给处处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丰带十多人到山西榆社开展群众工作,发展出几个连的队伍,改编成游击队,他任八路军129师挺进支队第二区队连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1937年底,他当太岳区游击大队队长,之后升山西决死队一总队42团副团长、团长兼太岳军区二分区司令员,还担任决死一总队25团团长,转战邯郸、磁县、武安、汤阴等地,参加百团大战、杨家堂战斗、子洪战斗和井子峪战斗。1943年3月,他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11月,随河南军区党委副书记刘子久率领军分区和地方干部南渡黄河到豫西,收编渑池地方武装上官子平部,成立八路军独立第七旅,他任一团团长。上官子平本是当地恶霸出身,早年当警察局长,作风腐败,部队收编后仍由他掌权。 豫西事变发生在1945年5月26日,上官子平联合国民党特务发动叛乱,当时八路军主力在外作战,留守力量薄弱。他命令部下在豫西12处同时动手,抓捕大批干部,包括从延安来的100多名政工人员。刘丰作为一团政委,被列入处决名单。上官子平亲自下令让警卫员把他拉出去枪毙。那警卫员平时接触刘丰较多,将他带到隐蔽处后,割断绳子,让他快逃。刘丰提出一起走,警卫员拒绝,坚持留下来。刘丰就这样脱险,另有两名指导员也幸免。叛变中,八路军损失133名排以上干部,42人直接在渑池被杀,豫西根据地遭受重创。上官子平的部队趁乱抢掠财产,杀害当地干部,造成抗日力量近3000人损失。 上官子平叛变前,国民党特务已多次策反豫西地方武装。李桂吾被收编为独立第八旅旅长后,拒绝特务拉拢,被暗杀。这事刺激上官子平,他本就适应不了八路军纪律,很快与特务勾结。周子涛和史汉三也参与,他们部队多是土匪出身,叛变时在洛宁、陕县等地动手。事变爆发后,叛军控制渑池、张大池等地,袭击区政府,杀害区长岳玉海等七人,抢走文件和财物。八路军从宜阳、洛宁调来18团和59团,加上新安特务团,发起围剿。刘丰逃脱后,赶回主力部队,报告详情,加入平叛行动。战斗在山区进行,叛军退守龟山,依托地形抵抗,但补给短缺,伤亡惨重。 平叛过程中,八路军分路推进,从多方向合围龟山。上官子平率残部撤退,体力不支,又染疾病,死在山顶乱石间,年仅39岁。叛乱平息后,刘丰继续在太岳军区任职,任24旅71团团长。1946年11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第四纵队24旅副旅长,在吕梁战役中率一个营攻进隰县县城,活捉国军上将杨澄源。1947年2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11旅副旅长。1948年8月,任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11旅旅长。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14军40师师长。战争年代,他负伤三次,被评为三等甲级残废,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新中国成立后,刘丰担任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1955年授少将军衔。1969年4月至1971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1年8月,毛泽东南巡到武汉,刘丰听取三次谈话,后将内容透露给李作鹏等人。1972年2月,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73年,被开除党籍。1982年,经中央军委批准退出现役,按师级干部待遇。1993年3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豫西事变虽短暂,却暴露内部改造难度,警卫员的举动让人琢磨,可能是厌恶叛变,也可能是个人良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