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陈布雷的女儿女婿被捕,蒋介石找陈布雷谈话,询问他对此事的想法。陈布雷说:“如果他们真是共党,那就杀了吧!” 但谁能想到,此话竟暗含深意。 在那个动荡年代,陈布雷这个人挺有故事的。他出生在浙江慈溪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聪明,读书写文章都是一把好手。早年他投身新闻界,在上海的报社干活,笔锋犀利,评论时事总能说到点子上。那时候他支持革命,反对旧势力,写了不少文章鼓吹共和,影响不小。1927年,他被蒋介石看中,拉进国民党队伍,从此成了蒋的亲信,负责起草各种文件,人称“文胆”。他写的那些东西,常常被用来宣传国民党政策,在党内地位越来越高。抗日战争打响后,他还参与了些激励人心的文稿,喊出“一寸山河一寸血”这样的口号,确实鼓舞了不少人。可话说回来,他的家庭生活没那么顺心。原配老婆生小女儿时难产走了,这事让他打击很大,对刚出生的闺女陈琏一度迁怒,甚至差点没要她。陈琏后来被外婆带大,到八岁才回家,父女俩关系总有点疙瘩。他忙着公务,对子女管教不多,子女们各自长大,各有各的路。 陈布雷的子女不少,他一再叮嘱他们别沾政治,可小女儿陈琏偏偏没听。陈琏生于1919年,从小就倔强,读书时接触进步思想,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认识了袁永熙,两人志同道合,都对国民党的一些做法不满。1939年,她秘密加入共产党,继续学业。1942年转到中央大学,毕业后去北平教书。袁永熙则在北平工作,两人1947年8月结婚,刚新婚没多久,就出事了。9月24日,国民党特务破获地下党电台案,陈琏夫妇在家时被抓,牵连进去,一起被押解到南京关押。 这事闹得沸沸扬扬,因为陈琏是陈布雷的闺女,牵扯到高层。国民党内部对这类嫌疑特别敏感,抓人后审讯严苛,但陈琏夫妇没露破绽。陈布雷得知后,表面装没事,其实心里翻江倒海。他在国民党干了这么多年,清楚这事处理不好,会连累全家。他先前写信给蒋介石,提到女儿女婿涉嫌,该当何罪,听凭处置。这显示他想表明立场,不想因私情坏规矩。 国民党那时正和共产党打得火热,蒋介石对内部嫌疑人盯得很紧。陈琏夫妇被抓,蒋不可能不知道,他很快就把陈布雷叫去问话。陈布雷在国民党高层混迹多年,明白蒋的脾气,既重情又顾大局。他那句“如果他们真是共党,那就杀了吧”,听着狠,实际是表态加试探。他想告诉蒋,自己对党国忠诚,不会护短,同时盼着蒋念旧情,从轻发落。蒋介石听了后,没急着表态,而是掂量利弊。杀了陈琏夫妇,能立威,但陈布雷是他的得力助手,逼太紧会影响工作。蒋和陈布雷共事二十多年,互相了解,蒋清楚陈的苦衷。最终,蒋决定特赦,放了陈琏夫妇。这决定保住了陈布雷的面子,让他继续干活。陈布雷那话里藏的深意,就在于此,既保全了忠诚形象,又间接救了家人。国民党内部很多人议论这事,有的说陈布雷大义灭亲,有的觉得他巧妙周旋。 陈布雷这句话出口后,国民党圈里传得挺广,有人觉得他冷血,有人佩服他忠心。其实,这反映出当时国民党高层的复杂关系。蒋介石用人讲究平衡,陈布雷的笔杆子对他很重要,丢不得。特赦后,陈琏夫妇没闲着,继续他们的活动。陈布雷劝过几次,可女儿不听,让他觉得当爹的失败。国民党内部越来越乱,腐败问题严重,仗也打不好,陈布雷看着这些,心力交瘁。他本以为自己的文章能帮党国,到头来没啥用。1948年11月13日,他服毒自尽,年仅58岁。他的死在国民党引起震动,蒋介石为其办了隆重葬礼,追授“当代完人”。陈布雷一走,他的文稿被收缴,国民党宣传受影响。新中国成立后,陈琏和袁永熙投身建设,参与了不少工作,日子过得苦,但没放弃理想。袁永熙后来在清华大学任职,陈琏在共青团干活,两人育有子女,继续为国家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