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1936年冬,陈毅被敌人围困在梅山上,躲在一个岩洞里20多天。就在生死关头,当地

1936年冬,陈毅被敌人围困在梅山上,躲在一个岩洞里20多天。就在生死关头,当地一少女出现,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助他脱困。更为神奇的是,张学良竟然也阴差阳错给他帮了大忙,这是怎么回事呢?

陈毅躲在岩洞里里,听着洞外搜山的皮靴声越来越近。

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断粮三天,此时的他胃里火烧火燎,旧伤口的脓血黏住了单衣。

山下是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师五千人马,山上是十七岁村姑张千妹藏在竹杠里的半袋糙米。

谁也没想到,千里外西安城的一声枪响,即将改写这场死局。

当时陈毅等人在被敌人追杀时,谁也没想到这巴掌大的石凹成了救命所。

这处藏在陡坡中段的岩洞,宽不过四五米,高度仅容弯腰,雨水顺着凸起的乱石滴进脖颈。

陈毅和警卫员挤在苔藓地上,呼出的白气瞬间凝成霜。

二十天前,叛徒陈海假称“中央特使抵赣”,诱他下山接头。

没想到他们刚进大余县城,糖铺掌柜老曾猛打眼色,陈海反水了!

于是陈毅转身钻进小巷,但是此时身后已响起追兵的枪栓声。

逃回梅岭时,整座山已被铁桶般围住。

戴嗣夏这个“碉堡专家”发了狠,山口筑工事,村民赶下山,连砍柴都要“计口售盐”。

草根嚼完了,警卫员宋生发抠出石缝里的泉眼,一天才接半竹筒浑水。

“老刘!饿坏了吧?”

枯藤突然晃动,钻出个扎蓝头巾的姑娘。

张千妹抹了把冻红的脸,从背后抽出根开裂的竹杠。

竹节里哗啦倒出炒米、野杨梅,棉袄夹层还抖出包粗盐,为躲哨卡搜查,盐粒子早被汗水浸成了块。

这闺女机灵得很。

敌兵封山后,她假借打猪草上山,米粮塞进挖空的竹杠,下山时装模作样砍根新竹子。

有回遇敌盘查,她掐哭怀里小妹,然后顺势打翻砂钵。

当敌兵误以为游击队突袭,提着枪就往外冲。

“之后戴嗣夏这叛徒想了个损招那就是放火烧山!

腊月初八,张千妹跛着脚扑进岩洞。

这伤是三天前送粮遇敌,她滚下深谷摔伤了腿。

此刻西南坡已腾起黑烟,火舌卷着枯草噼啪作响。

浓烟灌进石缝,陈毅抓过半截炭笔。

胃疼得手抖,字却力透纸背。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写罢塞进衣襟,他望向蹿近的火龙。

但是就在此时忽然一阵怪风卷过,豆大的雨点砸进火海,火势瞬间就小了不少。

警卫员哆嗦着捧接雨水,马克思显灵了!

就在火熄后第七日,张千妹狂奔上山,举着张皱报纸,蒋光头被逮啦!

原来半月前西安事变突发,蒋介石遭张学良扣押。

戴嗣夏接急令回防,连碉堡里的壮丁队都撤个精光。

陈毅展开《中央日报》,头条赫然印着,张学良杨虎城兵谏临潼”。

此时岩洞外天光乍破。

蛰伏三年的游击队钻出山野,不久后整编为新四军。

临行那夜,陈毅将《梅岭三章》手稿递给张千妹,等自由花开,我接你去延安!

姑娘却摇头,俺得守着梅岭,下回同志遇险,还指路哩!

梅岭石洞今犹在,洞口野花黄灿灿。

村中老人说,1941年张千妹被捕就义,至死没离赣南山。

也有后辈指证,她晚年隐姓埋名,孙子在油山办起红色民宿。

倒是那场千里外的兵变,早写进教科书,张学良不曾想,他扣下蒋介石的扳机,竟震松了梅岭的绞索。

所谓绝处逢生,从来是百姓以命相搏,时局借势转圜。

陈毅那句“靠人民,支援永不忘”,至今刻在赣南游击词碑上,比铁打的梅岭还经风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