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美国慌了!中国竟然出现第二个钱学森!千方百计的提出各种无理要求,就是为了阻止他登

美国慌了!中国竟然出现第二个钱学森!千方百计的提出各种无理要求,就是为了阻止他登机回国,印度甚至厚着脸皮要求他公开核心机密......   时间得倒回到2011年。   那天,潘锦功正准备从美国回国,手里握着一项能彻底颠覆传统能源格局的核心技术。   可他刚走到登机口,就被拦下了。   美国边检突然说他护照信息有问题,甚至有人悄悄盯上了他。   这不是走错口的问题,这是——不想让他走!   潘锦功,1964年出生在杭州,14岁就考进哈工大。那年是1978年,全国刚恢复高考。   他学的是计算机,毕业后去了大庆油田当测井队长,后来又调去外经贸部计算中心。   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从油田走出来的工程师,日后会让中美印三国都盯上。   1996年,他去了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深造,一头扎进了电子电气专业的研究。   没两年,他就开始琢磨一个几乎没人敢碰的方向——碲化镉薄膜太阳能技术。   这种材料听起来陌生,但一旦突破,能在普通玻璃上“种”出电来。   他不但做出来了,还搞出了全球首个碲化镉材料研究中心。   到了2011年,他们团队首创的“多能级掺杂载流子密度图解法”直接被写进了美国大学教材。   这种玻璃,不需要阳光直射,阴天也能发电,甚至能在高原边防部队用来保温和供电。   技术牛到什么程度?美国能源公司直接开价2000万美元,外加绿卡、终身科研支持。   印度干脆不要脸,直接开出1亿美元,只要专利。   但潘锦功全拒了。他说:   “这技术我做出来,是希望它在中国落地。我不想让中国永远用别人的能源技术。”   当然,这种态度在美国人眼里简直是疯了。   所以他一说要回国,美国方面就开始“找理由”。   拦他登机、盯梢、拖延,一招招都上了。   最后,还是中国外交部介入,才让他顺利回国。   可事没完。刚回国,潘锦功就碰了个大钉子。   2010年到2013年,公司的创业资金竟被高管卷走了7000万元。   银行抽贷、账户查封,公司差点破产。   有人说他是骗子,有媒体讽刺他搞的是“科幻玻璃”。   甚至工商局都质疑他是不是在搞传销。   但他没跑路,也没改行,而是硬扛了下来。   2015年,国家发改委直接批了1.59亿元专项资金,列入重大工程。   两年后,一块1.92㎡的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终于在成都下线,光电转换率高达17.8%。   而且,这玩意儿量产后比美国的技术便宜40%。   2018年,世界首条100兆瓦发电玻璃生产线上线。中国彻底打破美国First Solar的技术垄断。   光一个项目就能年发电260度,一栋楼用3000片玻璃,一年发的电就相当于一口油井。   而且寿命30年,6年回本,维护成本极低。   如果全国400亿平米建筑面积有10%用上这玻璃,三峡电站都得靠边站。   咱中国不是没技术,是缺愿意为技术“熬”的人。潘锦功熬了十几年,没拿过国外一分钱。   他说:“我吃过国家的饭,国家给我机会,我这点贡献,应该的。”   他带的团队现在拿下了34项专利,参与了42项国内外标准的制定。   北京冬奥会、博鳌论坛、成都大运会、喀喇昆仑高原营房……   他的玻璃,成了国家级工程的“标配”。   2019年,他拿下“杰出工程师奖”。2023年,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顾真安说:“他让中国从建材玻璃大国变成了电子玻璃强国。”   可他自己呢?还住着租来的房子,手机还是几年前的旧机型。   他说,“我有个梦想,就是让普通人住进发电的房子,白天发电,晚上用电,不花一分钱。”   这不是梦,是正在实现的现实。   也难怪美国慌了,印度急了。   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是一个科研工作者的胜利,这是一个国家科技底气的崛起。   谁说中国没有第二个钱学森?潘锦功,就站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