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中国人民抗战期间,苏联援华陆军武器编配】(一) 坦克:T-26轻型坦克82辆,

【中国人民抗战期间,苏联援华陆军武器编配】

(一) 坦克:

T-26轻型坦克82辆,于1938年1月编入中国第一个装甲师--陆军第200师为第1149团。

(二) 榴弹炮80门:

QF4.5英寸榴弹炮由英国于1908年研制,采用楔形炮栓,装填和闭锁简便,使用分装式发射药,在当时综合性能尚可。一战爆发后,该炮在各大战役中被广泛运用,生产数量为3369门,不仅装备英国炮兵(一个炮兵连配备6门),还供应给其他协约国,比如沙皇俄国因火炮短缺向英国购买了400门。

这门火炮的主要性能参数为:放列重量1500公斤,行列重量2121公斤,炮管长1777毫米(15.6倍径),口径114毫米,高低射界-5°~+45°,方向射界左右各6°,榴弹重15.7公斤,最大射程6040米,炮口初速310米/秒,射速4发/分钟。

在西班牙内战时苏联曾援助过一部分(数量在159 - 217门之间)。

1938年5月与76mm野炮160门合编为炮兵第2、8、15、18、19、20团 (每团2个野炮营24门野炮、1个榴弹炮营12门榴弹炮) 及炮兵第1团第3营、炮兵第5团第3营 (每营2个野炮连8门野炮、1个榴弹炮连4门榴弹炮)。

(三) 野炮360门:

76mm野炮160门如上;从波兰缴获的75mm法造野炮200门于1941年3月拨补炮兵第6、9、16、17、19团共120门,换装炮兵第8、第18团(原为迫击炮团) 共72门,余8门分别拨中央军校及西北联校 (特种兵联合学校) 各4门。

山炮50门: 拨补各独立炮兵团,其中拨补炮兵第4团24门、炮兵第19团12门。

(四) 高射炮70门:

76mm高射炮20门(苏联援华第一批武器) 于1938年与卜福斯75mm高射炮6个连合并成立炮兵第45团;76mm高射炮20门(第八批武器) 于1941年3月除充实炮兵第45团第3营2个连外,余组建该团第4营,37mm高射炮30门除换发原装备高射机关枪炮的炮兵第43、44团5个连 (24门) 及增编1个连外,余2门拨防空学校。

(五) 战车防御炮230门:

45mm战车防御炮50门于1938年5月编为炮兵第54团 (3营12连,每连4门,余两门作补充) , 37mm战车防御炮74门(第二批武器) 于1938年5月编为炮兵第53团 (3营12连,每连6门,2门作补充) , 6门编入陆军第89师战防炮连(该师原德式37mm战车防御炮6门奉拨炮兵第52团和陆军第200师步兵炮营各3门)。37mm战车防御炮100门 (第四批武器) 与37mm步兵炮200门于1939年5月组建炮兵第55、56团 (均为6营4连制) 。

(六) 步兵炮400门:

37mm步兵炮200门 (第四批武器) 如上。37mm 步兵炮200门(第六批武器) 1939年底编为战防炮教导总队直属3个营,同时为炮兵第55、56团各增编3个营。

(七) 轻重机枪9600挺:

从1938年4月起分别补充陆军各部队。根据相关档案,截至1938年10月10日,共补充各部队苏式轻机枪1512挺、重机枪299挺 (也即20个师苏械武器中的轻机枪1600挺、重机枪300挺基本上全部分发) , 其中补充数量较多的是预备第7师 (轻机枪171挺,重机枪54挺) , 第52、第190师及预备第9师(各补充轻机枪166 挺、重机枪54挺) 、 第41军 (补充 轻 机枪 152挺) 、第八路军 (补充轻机枪120挺) 和荣誉第1师 (补充轻机枪108挺) 。

(八)步枪主要作为二线武器:

攻击军武器装备表显示用的也是79步枪 特别是第5军用的也是德式79步枪,而莫辛纳甘多装备于宪兵部队 军校学员还有后方守备团。

图1)是宪兵独二营,负责保护美国中印缅战区司令史迪威和其总部安全。

图4)是1941年,第5军军长杜聿明检查一挺加装捷克式提把,脚架的DT坦克机枪。

二战胜利80周年抗战胜利8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