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在三年困难时期,周总理有多难?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在1962年1月召开的“

在三年困难时期,周总理有多难?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在1962年1月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周总理给大家算了一笔账,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每年生产的粮食有3600亿斤,但是到了1961年,就降到了2800亿斤,减少了800亿斤。 同时,全国的城镇人口又在大量增加,比1957年增加了3000万人。 这样一来,一边是粮食大量减少,另一边是城镇人口大量增加,本来就不够吃的粮食更加紧张了! 那么,有没有办法解决呢?周总理无奈地说,本来有三个办法,但现在也都行不通了。 哪三个办法呢? 第一个,就是开源,继续向农民征购粮食。 但是,周总理说,这几年一直在增加征购,农民手里的粮食也都不多了,要是再增加,不光农民没饭吃,连最基本的农业生产都无法保证了! 第二个,就是节流,降低城镇人口的供应标准。 但是,周总理也说,现在城里人的生活也已经降到了最低点,大多数人只能勉强维持,要是再降低,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还有第三个,就是从国外进口粮食。 但是,进口粮食需要外汇,我们的外汇也不多了,再加上很多粮食大国趁机加价,更让我们雪上加霜,根本买不到多少粮食! 看看吧,仅有的三个办法,一个也行不通,周总理作为全国人民的大管家,怎能不着急? 那么,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呢?周总理提了八个字:“精兵简政、增产节约。” 所谓“精兵简政”,就是减少城镇人口,让大家回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这样一进一出,就能极大地缓解粮食问题了。 所谓“增产节约”,就是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同时在全国开展节约每一粒粮食的运动,这样也能解决不小的问题。 在周总理和大家的努力下,全国人民安全度过了那段困难时期,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参考资料:《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敬爱的周恩来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