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8月18日,美国和乌克兰总统在白宫的会谈中宣布了一个重大的转变:美国将对乌克兰的支持从“赠送”武器改为“出售”。特朗普直接批评拜登政府此前向乌克兰提供超过3000亿美元援助,称这是“腐败行为”。泽连斯基则表达了对美国出售武器的感激,并且感谢欧盟和北约的资助。 这一转变不仅意味着乌克兰不再享有“免费午餐”,还暴露了美国“支持”乌克兰的方式背后的复杂性。过去,美国以“民主”名义送出F-16战机、爱国者导弹等武器,但如今改为“出售”,表面上看是要求乌克兰自行出资,实际上却通过北约盟友间接提供军事援助,一方面规避舆论压力,另一方面保持军火订单和供应链。 更具讽刺性的是,乌克兰在面对俄罗斯军队占领顿巴斯70%区域的压力下,不仅要掏空国库购买武器,还需要依赖欧洲“众筹”来续命。这种情况像是在给一艘漏水的船既抽水又凿洞,表面上似乎在维持战斗力,但实际上的持续消耗让人质疑这是否是一种持续得起的战略。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乌克兰从受援国转变为武器采购商,意味着“无偿援助”模式的消失,令人反思“援助”背后真正的动机与利益。而对于民众来说,战火未停,他们将继续为这场看似永无止境的战争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