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房价失守深圳楼市终于坐不住了

01|深圳楼市,坐不住了

距离北京放松调控,深圳足足晚了近1个月,终于还是坐不住了。

9月5日深夜,深圳发布了楼市新政。从力度上来看,稍微比京沪大一些。

政策内容不长,下面提取几个关键点:

第一,罗湖、宝安西乡街道被踢出了核心区。盐田、大鹏被踢出了外围区,变成了远郊区,从调控角度来看,和深汕一个级别。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深圳的这份新政将深圳分成了三个圈层:

核心区,南山、福田、宝安新安街道。

外围区,罗湖、宝安(除新安街道)、龙华、龙岗、光明、坪山。

远郊区,盐田、大鹏、深汕。

这次政策调整,南山区、福田区、宝安新安街道仍维持原来的政策不变,也即非户籍人口在核心区买房,仍需要1年社保,限购套数。

罗湖与宝安西乡街道,以及龙华、龙岗、光明、宝安其他区域、坪山这些区域,有条件的不限制套数。户籍人口和有一年社保的非户籍人口,可以不限套数。没有一年社保的非户籍人口,可以买,但限购两套或1套。

盐田和大鹏,则效仿深汕合作区,取消调控,外地人可以随便买。

第二,单身与家庭购房同权。

之前细分了单身与家庭。现在一视同仁,意味着户籍单身人士、缴纳了深圳1年社保的单身人士,可以在核心区买2套。

第三,不再区分二套房和首套房。

也即买二套房和买首套房的首付比例、贷款利率都一致,相当于对二套房降了首付与利率。

这是抄了上海的作业。

乐有家计算了一下,按照深圳现行利率,则首套二套利率均为3.05%。

此前二套利率3.45%,直接利好改善型需求。购买二套,总价800万的房产,贷款30年,等额本息支付,利息可省51万元。

02|放松背后,深圳房价已失守

无论是放松时间节点,还是放松力度来看,深圳都很不像深圳,不像当年那个敢为人先、冲锋在前的深圳。

之前大家预测的是,深圳外围区完全放开,核心区允许非户籍人口不设条件地购买一套,从文件内容来看,都不及预期。

从深圳房地产当前的表现来看,放松力度不应该如此。

从成交量来看,无论是一手住宅还是二手住宅,与房价波动的两个节点一致,都是在去年10月份开始攀升,在今年4月份下行。

新房成交量7月份开始,再次跌破3000套。二手房从5月份之后就跌破了5000套的荣枯线。

房价方面,则再次失守6万元。

乐有家公布的数据显示:

7月,深圳二手房成交价格,再次跌破6万,跌至5.93万元/平方米。8月份虽有些许上涨,但仍在6万元以下。

这是深圳房价去年以来第二次跌破6万。第一次是去年7月份,跌至5.92万元/平方米。

去年8月、9月份进一步下跌至5.87万元/平方米。

之后大家都知道,四季度四大一线城市集体开启强力救市模式,效果立竿见影,深圳也率先启动,去年四季度初,也就是10月份,再次回到6万以上。

直到今年4月份之后,才再次进入下跌通道。

这一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也可以呼应。

去年9月份末一线城市大招救市之下,深圳新房止跌上涨,上海二手房止跌上涨,北京二手房止跌上涨。

11月份深圳新房二手房齐涨,齐涨势头一直维持到今年3月份,4月份再次进入双跌模式,5月份、6月份、7月份跌幅扩大。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7月份四大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跌幅均位居全国前十,其中北京跌幅第二,广州第四,深圳第六,上海第七。

格隆旗下的勾股大数据梳理的最新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的房价整体跌回到了八九年前:

当下,一线城市中的北京房价下跌了30.7%,跌回到2016年8月;上海房价下跌31.6%,跌回2016年3月;广州房价下跌33.9%,跌回2017年2月;深圳房价下跌39.6%,跌回2016年6月。香港最惨,房价跌回了2015年2月。

北上广深港尚且如此,遑论其他城市。

2021年进入的全面调整,是一个群体现象。

这场调整的本质,是市场对房价德不配位的反馈。

这一轮调整是全面的、深度的,在大周期面前,谁都得服从,谁都无法置身事外。

本号早就说过,尽管高房价城市中,有一批产业、经济、人口表现都不错的城市,但是,高房价严重透支了这些城市的支撑力。

对于房价远超城市平均购买力,超前透支城市经济、产业实力的城市来说,房价回调是必然选项,区别只是回调幅度的大小而已。

而且,短期内没有看到停下来的迹象,甚至从4月份开始,全国房价再次进入了调整深水区。

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

2025年4月,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为22个,较上月减少2城;下跌城市有45个,较上月增加4城。二手房价格方面,有5城房价环比上涨,较上月减少5城;下跌城市64个,较上月增加8城。

2025年5月,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13个,较4月份减少了9个;下跌城市53个,比上月增加了8个。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3个,较上月减少了2个;下跌城市67个,较上月增加了3个。

2025年6月份,新房价格环比上涨14个,较5月份增加1个。下跌城市56个较5月份增加3个。二手房环比下跌城市69个,较5月份增加两个,仅西宁一城上涨。

2025年7月,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6个,较6月份减少8个。下跌城市60个,较6月增加4个。二手房环比下跌城市68个,较6月份减少1个,仅太原上涨,西宁持平。

楼市不仅是经济现象,也是社会心理的投射。

过去二十年,中国人习惯了“买房即财富增值”,房子承载了太多功能,如居住、教育、养老、投资、甚至社交。

但现在,这个逻辑正在被重塑。

有人说,房子正在“脱金融化”,这其实也让社会回归理性。

年轻人不用再背上沉重的房贷,就能拥有更多元的人生选择;城市发展也不必过度依赖卖地收入,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产业升级和公共服务上。

当然,转型期的阵痛不可避免。

有人可能会因为房价下跌而感到焦虑,有人会因为房产变现难而受困。

但长远看,这或许是中国楼市必须经历的一次“脱胎换骨”。

03|效果预测:刺激短期,长期无效

本号认为,这一轮京沪深的放松,效果仍会遵循过去四年规律:短则一个月,长则一个季度。周而复始。

本号多次强调过,这一轮调整不会那么快结束。

尽管目前全国房价已经连续调整了三年多,但在房价调整的同时,大家的收入也随之调整。

过去几年的大环境下,民众的收入缩水,让有实力投资的人也丢失了信心,才进入了不断调整的周期当中。

我提出过一个概念,叫“需求断档”。简单理解,就是高房价形成了一个天堑,让相当部分人空有需求没有实力。

总结下来就是:

第一,宏观经济周期、宏观大环境以及关税大战、全球局部战争带来的不确定性,让有钱人没有信心和预期买房投资。而且,之前炒房投资收获的人,正在寻求离场,落袋为安。

第二,当下的收入和失业,让相当一部分买不起房的人,更加买不起房。

第三,中间一小撮有首付能力的人群,在调整的环境中,选择持续观望,既怕追高,又怕踏空。

一句话概括就是,富人不买,中产不敢买,普通人买不起。

更为关键的是:

第一,现在市场再次进入了调整深水区,观望再次成为主流。

第二,观念转变。

年轻人不愿再为高房价压上余生。

这一次调整,实际上是购房者不再愿意为高房价去买单。人生一半是执着,一半是释然。既然执着没用,那就释然吧。

钱的终极功能,不是用来买物,而是用来买清闲,买自由空间,买不被定义的人生。

而不是买后半辈子的房贷,买不敢请假、不敢生病、不敢懈怠的桎梏。

第三,杠杆率不同。

上一轮房价上涨,已经掏空了很多家庭的6个钱包,拉满了居民家庭的杠杆率,很多家庭再也加不动了。

2021年开始,我们的居民杠杆率已经纹丝不动,这意味着杠杆率已经到达极限。民众再也没有钱来买房了,没有能力去负债。

评论列表

檀溪湖人
檀溪湖人 4
2025-09-06 14:52
炒房示范区风采依旧啊![得瑟][呲牙笑][笑着哭][鼓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RossLiang庆祝
RossLiang庆祝 3
2025-09-06 17:26
快买,不买就报复性涨价了[捂脸哭]
追梦人生
追梦人生
2025-09-06 19:23
快买吧 不买怎么会被套 被套了才能给银行打工 套个30年 给银行打工30年吧 套牢了日子才能过得紧巴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