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1943年,宋美龄让戴笠刺杀一人,戴笠看完名字后脸色大变,随即上报蒋介石,蒋介石

1943年,宋美龄让戴笠刺杀一人,戴笠看完名字后脸色大变,随即上报蒋介石,蒋介石怒道:“要杀他,先从我身上跨过去!” 那年春,宋美龄结束访美回到重庆珊瑚坝机场。她下飞机后,看到停机坪很冷清,只有几个侍从在等。 此前,宋美龄刚在美国国会演讲,赢了美国人的赞誉,正是风光的时候。可眼前空荡荡的跑道,让她眼眶一下子红了。 她心里清楚,丈夫蒋介石不会这么疏忽,问题肯定出在王世和身上。王世和又替蒋介石担了她不懂的 “责任”,这让宋美龄很生气。 当天晚上,宋美龄让人把戴笠请到官邸。她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王世和” 三个字。 其实,她对王世和的不满早有积累,这次接机只是导火索。 王世和跟蒋介石的关系不一般,远非普通主仆。1921 年陈炯明叛变,局势危急。 那天晚上,奉化青年王世和背着蒋介石突围。当时子弹擦着他耳朵飞过,他却只顾着保护蒋介石,完全没顾上危险。 王世和是蒋母王采玉的堂侄孙,从小在玉泰盐铺当学徒。他为人忠厚,脑子又机灵,被蒋母看中,成了蒋家最信任的自己人。 这些年,蒋介石对王世和十分信任。蒋介石签重要支票,必须有王世和联名。 西安事变时,王世和手里握着三地密道图纸;就连宋美龄和张学良密谈的记录,也由王世和保管。 像王世和这样的亲信,宋美龄仅凭接机没安排好,就想定他的罪,根本没那么容易。 宋美龄和王世和的矛盾,早在 1927 年蒋宋联姻时就埋下了。王世和见过毛福梅在溪口老家含泪补衣服,也见过陈洁如深夜给蒋介石熬姜汤。 所以王世和常跟人说:“前两位夫人是过日子的,现在这位夫人是干大事的。” 这话传到宋美龄耳朵里,她立刻就火了,觉得王世和这是在干预朝政,对他的不满又多了几分。 更让宋美龄受不了的是,1937 年蒋经国和方良结婚,这么大的事,王世和居然瞒着她偷偷办了。 而且关于蒋纬国的身世,王世和也一个字没跟她说。在宋美龄看来,王世和这个 “奉化老乡”,对蒋介石的忠诚已经过了头,属于僭越,她对王世和的怨恨越来越深。 戴笠接到宋美龄要杀王世和的任务,吓得冷汗直流,后背的军装都湿透了。他太清楚王世和在蒋介石心中的分量。 王世和曾三次为蒋介石挡子弹,背上的疤痕就是证明;他的黄埔军校特别班毕业证书,是蒋介石亲笔写的。 西安事变时,他陪着蒋介石吃 “羊肉泡馍”,还跟蒋介石谈心;就连蒋介石抽雪茄的习惯,都是王世和一点点教的。 戴笠知道,动王世和,就等于动蒋介石半条命,这事太危险。 戴笠不敢耽误,连夜开车去黄山官邸。他把宋美龄的纸条递给蒋介石时,蒋介石正对着烛光看《曾文正公全集》。 蒋介石看完纸条,立刻拍了桌子,大声吼道:“要杀他?先从我身上跨过去!” 这一吼,把戴笠吓了一跳,也让他明白,这事不好办。 蒋介石这么生气,背后有更深的权谋考虑。他其实知道,接机失约的责任在自己。 那天,他正和何应钦商量豫南会战,忙得没停。等看到宋美龄的电报时,已经过了接机时间。 王世和那边,其实派了专机,也没硬让蒋介石去接机。王世和这么做很聪明,既尽了侍卫的本分,又给蒋介石留了面子。 蒋介石也清楚,宋美龄真正在意的不是接机这件事。而是王世和总在关键时候,提醒他 “别忘了前两位夫人的好”。 对蒋介石来说,这是温情的提醒;但对宋美龄来说,这话让她很不舒服。 发完火后,蒋介石稍微平静下来,对宋美龄说:“世和是我的左右手,没了他,我睡不安稳。” 这话既是维护王世和,也是劝宋美龄别再追究。宋美龄听了,沉默了好一会儿,最后没再坚持要杀王世和。 但从那以后,她把王世和的名字记在了心里,怨恨也没消。 到了第二年春天,王世和被调任军事委员会中将高参。表面看是升职,实际上他远离了侍从室的核心圈。 这是蒋介石在宋美龄和心腹之间,找的一个平衡办法。他不想让宋美龄太生气,也舍不得放弃王世和这个老部下,只能这么安排。 离开权力中心后,王世和常穿便服访旧友:见奉化老农叫 “阿伯”,遇黄埔后辈讲 “护校长过永丰舰” 的事,年轻人都敬佩他。 1949 年退守台湾,王世和本可留大陆,因蒋一句 “随我来”,毅然登机。 到台北后,他住草山简陋日式宿舍,晨起打太极。有人请他讲侍从往事,从不提与宋美龄旧怨。 1960 年王世和病危,宋美龄派私人医生带盘尼西林探视。他半昏迷中轻声说:“夫人…… 莫记前仇。” 在场人都感慨,他到最后还想化解恩怨。 王世和去世当天,蒋介石在士林官邸站了很久,没去葬礼。 宋美龄在纽约寓所翻出旧照:1943 年访美唐人街游行,她戴珍珠项链,王世和穿军装,两人并肩而笑,看不出矛盾。 这段近二十年恩怨,就此收尾。 王世和用一生诠释 “忠”,对蒋始终忠心;宋美龄多年后也慢慢懂了 “放”,虽有过怨,最终放下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