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标签: 步枪

海军人员与56C短管步枪,以前海军肯见到,现在不多见了

海军人员与56C短管步枪,以前海军肯见到,现在不多见了

海军人员与56C短管步枪,以前海军肯见到,现在不多见了
全俄特战部门“胜利杯”战术射击比赛中一名参赛选手的AKV-521步枪烽火问鼎计划

全俄特战部门“胜利杯”战术射击比赛中一名参赛选手的AKV-521步枪烽火问鼎计划

全俄特战部门“胜利杯”战术射击比赛中一名参赛选手的AKV-521步枪烽火问鼎计划​​​
当马德雷山号上的菲律宾士兵提着老掉牙的M16步枪想动手时,我海警战士直接用手指着

当马德雷山号上的菲律宾士兵提着老掉牙的M16步枪想动手时,我海警战士直接用手指着

当马德雷山号上的菲律宾士兵提着老掉牙的M16步枪想动手时,我海警战士直接用手指着自己的头盔呐喊道:“来,来,来,冲我来…”菲猴还是怂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近在咫尺的一船补给打了水漂,我海警只用了六分钟便拖走了菲船。坐滩在仁爱礁的菲律宾马德雷山号,就像一个臭气熏天的破烂马桶一样,恶心着整个南海。只要它存在一天,它的污染物就会毒害仁爱礁一天。我也感觉十分不解,为什么每年那么多次台风过境南海,为什么就没有把这菲律宾破船给掀废了?按道理来说,南海观音与南海龙王都是我们华夏的神灵,为什么就不出来助我们一把。
这位女少校的握枪姿势不对吧!她用的是95步枪,但是握枪姿势应该是右手击发,左手

这位女少校的握枪姿势不对吧!她用的是95步枪,但是握枪姿势应该是右手击发,左手

这位女少校的握枪姿势不对吧!她用的是95步枪,但是握枪姿势应该是右手击发,左手握住木柄吧!她这样左手握着弹夹,是不是容易出现弹夹脱落!#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越南军民集体沉默!中越陆军军演解放军191枪亮相,外媒:威慑太强中越联合军演,

越南军民集体沉默!中越陆军军演解放军191枪亮相,外媒:威慑太强中越联合军演,

越南军民集体沉默!中越陆军军演解放军191枪亮相,外媒:威慑太强中越联合军演,解放军展示的枪支直接超出认知,就连越南军官都承认,装备碾压。要知道军演开始之前,越南民众还在担心越南的装备和枪械技术会被解放军给学走,因为作为75年来首次陆军联合军演,越南陆军带来了自己最好的枪械,那就是STV-380突击步枪。46年了,中越陆军终于再次并肩站在了同一个演训场上。地点选在广西凭祥口岸,不仅是中国西南的贸易枢纽,更是中越边境最核心的战略通道之一。越南312师成建制跨境参演,这一动作本身已经打破了数十年来的军事隔阂。但更让人意外的是,军演现场的集体沉默,竟成了整场演习最响亮的“声音”。越南原本打算借这次演习展示自家的“拳头产品”STV-380步枪,试图稳住“东南亚小霸王”的形象。演习前,越南国内舆论甚至一度担心“技术外泄”,生怕被中国“学了去”。可真到了现场,一把191步枪一亮相,越南官兵的表情瞬间变了。越军士官阮明在亲手接触191步枪后,直接说出一句:“我们从未见过如此差距。”这话没什么修饰,却句句扎心。随后,越南社交平台上原本对STV-380的大肆吹捧开始被悄悄删除,连越南国防部的相关通稿,也一夜之间低调处理。这种沉默,不是默认,而是认清。从外观看,STV-380和AK系有点像,重达3.8公斤,射速650发每分钟,有效射程450米。但枪管钢制,容易生锈卡壳,战术导轨靠胶布粘合。相比之下,解放军的QBZ-191步枪可谓另一个维度的产物,3.2公斤轻量化机身,750发每分钟射速,800米精准射程,模块化枪管三分钟内即可更换战术用途。实验测试更直观,越南的7.62mm弹药穿透两层木板就力竭,而中国的5.8mm穿甲弹还能轻松洞穿三层以上,这不是纸面参数的游戏,而是真实战场上决定生死的差距。这可不仅仅是两把枪的事。越南仍在使用传统步枪系统,单兵作战靠手势沟通、手动换弹、目测射击。而中国的191步枪,已成为单兵作战体系的“神经末梢”,AR眼镜实时共享无人机侦察数据,指尖一动即可呼叫火力支援,作战指令在枪中即时呈现。越南出的是“机械化步枪”,中国带来的是“数字化节点”。这场军演,不只是一次联合训练,反而像是一场技术碾压的公开课。背后反映的是军工体系的根本差异。越南的STV-380是基于以色列授权的仿制产品,看似现代,实则“旧架构化妆”。导轨靠胶布,弹匣靠手动,核心部件甚至不具备基础的潮湿环境抗性。而越南每年60亿美元的军费,摊到一亿人口头上,人均不过60美元,连东盟平均水平都没达到。中国的路径完全不同。191步枪不是单点突破,而是工业体系的集体成果。北斗导航、AI火控、3D打印成型,全都集成在这把枪背后。大规模量产降低成本,模块化设计适应多种战场,中国真正实现了从“造一把枪”,到“构建一个生态”的跨越。演习结束,越南国防部内部会议传出消息,将重新评估边境防御策略。有越军军官坦言,“必须尽快推动单兵系统现代化”。这场演习的“影响力”,并不靠开火声,而是靠一把枪引发的战略反思。东南亚地区的其他国家也在关注。泰国、菲律宾开始重新审视与中国的边防协作机制,印度的战略学者也承认,中国的单兵作战系统已形成“区域内领先”。甚至有越南军方人士私下探询,是否可以引进中国的无人机系统与北斗导航模块。如果说以往东南亚国家还在比谁的坦克重、导弹多,那么这场军演之后,新的比较标准已经出现,谁能在一分钟内完成“侦察-锁定-打击”的闭环?谁的单兵系统可以在高湿热林地仍保持信息通畅?谁掌握了未来战争的“神经网络”?解放军的无人机系统在演习中展示了完整闭环能力,一架迷你侦察机起飞,实时回传越军阵地图像,前线士兵通过191步枪终端完成火力标定,后方炮兵系统自动锁定并击发,全程不到60秒。反观越军模拟操作,仍需靠人工观测、口头传达、手动瞄准,整个过程耗时逾五分钟。这不是战术效率的差距,而是体系能力的代沟。解放军展示的,是“体系打体系”的作战逻辑,不再是“枪对枪”的简单对抗。信息来源:《中越“携手同行-2025”陆军联合训练见闻》——央广网
越南军民集体安静得能听见蝉鸣!中越陆军联合军演现场,解放军刚亮出191式自动步枪

越南军民集体安静得能听见蝉鸣!中越陆军联合军演现场,解放军刚亮出191式自动步枪

越南军民集体安静得能听见蝉鸣!中越陆军联合军演现场,解放军刚亮出191式自动步枪,连场边的越南军官都下意识摸了摸自己枪托——他们带来的STV-380突击步枪,此刻在阳光下多少显得有些局促。军演前越南民众还在犯嘀咕:会不会自家"压箱底"的枪械技术被学走?毕竟这是75年来首次陆军联演,越南确实把最好的家伙什儿掏出来了。说个有意思的细节:演习前越南媒体反复报道STV-380的"先进性",什么模块化设计、人机工效提升,活像怕别人不知道这是"越南制造"的骄傲。结果解放军这边一声不吭,直接把191式往靶场一摆——5.8毫米口径、可调式枪托、皮卡汀尼导轨,连弹匣都比STV-380多了5发容量。越南士兵凑过去看瞄准镜,发现连红外夜视功能都集成好了,这哪是"学技术",分明是"降维展示"。外媒说的"威慑太强",威慑的从来不是单纯的枪械参数。现代陆军装备早不是"谁枪管粗谁厉害"的时代了,191式背后是一整套数字化火控系统、弹药体系的支撑。就像两个厨师比赛,越南端出一盘雕工精致的冷盘,解放军直接上了刚出锅的分子料理——不是说冷盘不好,是人家早就在研究更前沿的菜系了。有意思的是,越南媒体事后报道用了"印象深刻"四个字,没再提"技术泄露"的担忧。这倒让人想起当年咱们看歼-20首飞,外媒惊呼"技术代差",咱们自己却知道,这是几十年技术积累的水到渠成。中越联演的意义,或许就在于让双方都看清:装备差距客观存在,但和平发展的心意更实在——你带最好的枪来,我带最真的诚意来,这才是邻邦该有的相处之道。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抗美援朝时期,澳大利亚在一次和朝鲜军的白刃战中打出了0:150的光辉战绩,这让澳

抗美援朝时期,澳大利亚在一次和朝鲜军的白刃战中打出了0:150的光辉战绩,这让澳

抗美援朝时期,澳大利亚在一次和朝鲜军的白刃战中打出了0:150的光辉战绩,这让澳大利亚的军人对拼刺刀十分自信。可是在一次与中国志愿军交手后,让入侵朝鲜的澳大利亚军队再也不敢在战场上和中国人拼刺刀了。那是1950年11月,志愿军350团在撤退时遇上了美军。团长见敌众我寡,下令大部队尽快转移,只留一连30多人断后。断后的是一连三排,排长叫王长锁,河北邢台人,脸上有道从眉骨到下巴的疤——那是解放战争时拼刺刀留下的。出发前他给32个弟兄训话,嗓门压得很低:“咱这30多号人,得给大部队争取两个钟头。记住,刺刀见血的时候,别想着活,得想着让后面的人能走远点。”这些兵里,一半是刚从东北农村补进来的新兵,手里的步枪还是缴获的日式三八大盖。出发前团里刚搞过拼刺训练,王长锁带着他们在雪地里练突刺,枪托撞在冻土上“咚咚”响,新兵们胳膊抖得像筛糠,他就拽着枪手把手教:“别慌!三八大盖长,先捅肚子再挑喉,动作要快,跟咱老家铡草一个理,一下是一下。”那天下午,他们刚在山坳里挖好临时掩体,就看见远处雪地里涌来黑压压一片——是澳大利亚第27旅的一个加强连,足有120多人,背着美式卡宾枪,腰里别着刺刀,走路都带着一股子傲气。有个戴钢盔的澳军军官举着望远镜看了会儿,大概是见志愿军人数少,还没等炮兵掩护,就挥了挥手,队伍里响起吹哨声,竟是要直接发起白刃冲锋。王长锁啐了口带血的唾沫——早上转移时被流弹擦破了嘴角。他冲弟兄们吼:“分组!三人一组,背靠背!”话音刚落,他自己先抄起上了刺刀的步枪,往雪地里一跪,枪身稳稳架在膝盖上。新兵李小宝挨着他,手冻得握不住枪,王长锁照他胳膊上拍了一巴掌:“想想你娘!咱退一步,他们就能打到鸭绿江!”澳军冲得近了,能看清他们胸前的徽章。头前几个跑得最快,刺刀在雪光里闪着冷光。王长锁没动,直到对方离着还有五步远,他猛地一挺腰,步枪像长了眼睛似的,“噗”地捅进最前面那个澳军的小腹。那澳军哼都没哼一声,王长锁手腕一翻,刺刀搅了半圈,抽出来时带起一串血珠,溅在雪地上红得刺眼。旁边的李小宝没经验,刺刀刚递出去就被对方格开,澳军的枪托砸过来,他下意识一躲,肩膀还是挨了一下,疼得钻心。王长锁眼疾手快,一脚踹在那澳军膝盖后弯,趁他跪倒的功夫,刺刀从侧面扎进了他的脖子。“傻小子!别硬碰!”王长锁吼着,又迎上另一个冲过来的敌人。志愿军的拼刺讲究“快、准、狠”,三人一组互相掩护,你突刺时我格挡,他回撤时我补位。澳军虽然人多,却习惯了散开冲锋,单个对上志愿军的小组,往往刚躲过第一枪,就被旁边的刺刀捅中。有个澳军士官倒是凶猛,接连挑翻了两个新兵,王长锁盯上他,故意卖了个破绽,等对方刺刀刺过来的瞬间,猛地矮身,步枪从底下反挑,正中他的裆部——这是拼刺的狠招,不到万不得已不用,可那会儿,谁还顾得上规矩?雪地里的惨叫声、刺刀入肉的闷响、枪托碰撞的“砰砰”声混在一起。王长锁的棉袄被划开了三道口子,血顺着伤口渗出来,冻成了冰碴。他数着倒下的澳军,一个、两个……到后来也数不清了,只觉得胳膊越来越沉,眼前的雪地开始发花。不知过了多久,冲锋号突然从远处传来——是团里的主力打回来了。王长锁这才发现,32个弟兄只剩11个还站着,雪地里躺了60多具澳军尸体,剩下的早没了冲锋的劲头,拖着伤员往后跑,跑的时候还频频回头,像是怕志愿军追上来。打扫战场时,李小宝捡起一支澳军的刺刀,发现上面的反光涂层都被撞掉了,刀刃卷了好几个口。王长锁坐在雪地上,掏出揣在怀里的冻硬的窝头,掰了块塞进嘴里,嚼得咯吱响:“记住了,拼刺刀拼的不是枪,是胆。”后来被俘的澳军士兵说,他们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对手——明明快冻僵了,冲起来却像下山的老虎;明明人少,却敢把刺刀捅得比谁都狠。那之后,澳军在朝鲜战场再遇上志愿军,哪怕占据优势,也绝不再主动发起白刃战。你说怪不怪?澳大利亚军队能在朝鲜军面前打出150:0的战绩,怎么遇上志愿军就怵了?是他们的刺刀不够锋利?还是训练不够扎实?说到底,大概是他们没见过,一群为了保家卫国连命都舍得的人,拼起刺刀来能有多狠。战争里,武器重要,勇气更重要。志愿军缺棉衣、缺弹药,可他们心里揣着“不能让敌人过鸭绿江”的念头,这念头化作拼刺时的狠劲,比任何锋利的刺刀都管用。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越南这次是真的看明白了:解放军不是“现代化”,是彻底换代。就拿最近的中越联合

越南这次是真的看明白了:解放军不是“现代化”,是彻底换代。就拿最近的中越联合

越南这次是真的看明白了:解放军不是“现代化”,是彻底换代。就拿最近的中越联合军演来说,越南士兵扛着以色列技术的STV-380突击步枪来,本以为这是自家最先进的家伙了,结果看到解放军的QBZ-191步枪,直接就傻眼了。人家那枪能模块化组装,根据战场情况秒换瞄准镜、榴弹发射器,还能连单兵智能终端接收无人机情报,呼叫炮火支援就跟玩手机发消息一样方便。越南士兵手里的枪还停留在“打一发算一发”的阶段,枪管在雨林里还容易生锈卡壳,这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东西啊!这种差距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回想40多年前,1979年对越作战的时候,解放军的装备确实不如越南。那时候咱们的士兵还在用56式半自动步枪,10发弹夹打完就得手动换,火力密度根本跟不上。越南用的AKM突击步枪,连发、点射随便切换,火力网织得密不透风。后勤也乱,不同枪用不同弹匣,前线士兵找弹药跟大海捞针似的。但从那以后,解放军憋着一股劲搞装备升级。就说步枪吧,从81式到95式,再到现在的191式,每一步都在解决实战里的痛点。191式连“首发离群”的老毛病都给治好了,第一发子弹就能精准命中,这在战场上可太关键了。更让越南震惊的是,解放军的换代不是单换几杆枪、几架飞机,而是整个作战体系的“脱胎换骨”。在军演里,解放军展示的单兵外骨骼、单兵无人机,把越南军官看呆了。人家的士兵就跟战场上的“智能终端”似的,能实时共享战场数据,无人机侦察到的敌情眨眼间就能传到每个人的战术终端上。越南的士兵呢,还得靠望远镜看、靠对讲机喊,信息传递慢不说,还容易出错。其实,越南对解放军的看法转变是有个过程的。以前他们总觉得中国军队就是“人多枪多”,靠人海战术打仗。但这次军演让他们明白,解放军早不是当年那个靠人数堆胜利的军队了。就说联合作战吧,陆军、空军、火箭军的数据都能实时共享,侦察、指挥、打击、评估形成一个闭环。越南的军队还停留在各兵种各自为战的阶段,陆军打陆军的,空军飞空军的,根本拧不成一股绳。这种体系上的差距,比装备落后更可怕,就像骑自行车的跟开汽车的比赛,根本不在一个赛道上。再看看海军和空军的发展,更是让越南倒吸凉气。辽宁舰这次改装后,甲板上出现了歼-35隐身战机的模型。这意味着中国航母未来能搭载五代机,隐身性能和信息化水平甩越南海军几条街。以前越南还觉得自己在南海有“地理优势”,现在看看解放军的航母、驱逐舰、潜艇,还有岸基的反舰导弹,这种优势早就不存在了。空军方面,歼-20、运-20这些大杀器列装,越南的老旧战机根本没法比。更不用说无人机了,解放军的无人机群能执行侦察、攻击、干扰等多种任务,越南的无人机还在当“高级照相机”用。越南的军方高层其实心里清楚,这种差距不是靠买几艘外国军舰、引进几条生产线就能追上的。解放军的装备换代背后,是整个国防工业体系的支撑。从材料研发到精密制造,从软件算法到系统集成,中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就拿191步枪来说,里面的智能火控系统、模块化设计,都是中国军工几十年积累的成果。越南虽然也能组装一些外国技术的武器,但核心技术还是攥在别人手里,稍微遇到点技术难题就抓瞎。更让越南感到压力的是,解放军的换代还在加速。联勤保障都用上了人工智能、无人设备,物资运输、战场救治效率成倍提升。以前打仗拼的是“钢铁洪流”,现在拼的是“智慧洪流”。越南的后勤还得靠卡车、人力,解放军已经开始用无人机送弹药、机器人做手术了。这种差距就像冷兵器时代的步兵遇到了火器部队,战术再灵活也挡不住技术碾压。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个道理:解放军的换代不是修修补补,而是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彻底变革。这种变革让越南明白,再用老眼光看中国军队,吃亏的只能是自己。以前越南还能在装备上“比划两下”,现在连比划的资格都没有了。这不是吓唬人,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未来的战场,拼的是科技、是体系、是创新,解放军已经站在了新的制高点上,越南要想不被甩得更远,得好好想想怎么跟上步伐了。
塞尔维亚特战部队首次体验中国191步枪:7月30日,塞尔维亚国防部发布的照片显示

塞尔维亚特战部队首次体验中国191步枪:7月30日,塞尔维亚国防部发布的照片显示

塞尔维亚特战部队首次体验中国191步枪:7月30日,塞尔维亚国防部发布的照片显示,中塞特战部队联训已经结束了。塞军此次来中国没有带装备,用的都是我们给的。从照片看,这次我们还是很大方,给了最新的191自动步枪和191精准步枪,还有无人车和无人机参与联训。塞尔维亚不是第一个体验191步枪的外军,之前我军与新加坡军队、老挝军队和巴基斯坦军队联合演训时,也都让他们体验了191步枪,最近与越南人民军开展的演练,也给了191步枪。另外,这次我们也把21式装具也给了塞军特战,他们这迷彩套上星空迷彩的21式,看起来还比较搭,说老实话,不仔细看,还和我军难以分辨。不过塞尔维亚特种部队采购有很多西方的先进枪械,比如SCAR和HK-416步枪等等他们都有,对于191步枪应该也只是体验一下。
柬埔寨警察与韩国大宇K2C突击步枪56-2步枪居多

柬埔寨警察与韩国大宇K2C突击步枪56-2步枪居多

柬埔寨警察与韩国大宇K2C突击步枪56-2步枪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