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完朱拉尼的特使,俄罗斯外长的一句话,能让阿萨德心凉半截!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日前在莫斯科会见叙利亚临时政府外交部门负责人希巴尼时,一句“俄罗斯对叙利亚的历史性支持并不取决于政治局势或政权更迭”,瞬间在中东政坛掀起波澜。 事情的背景要从2024年12月的叙利亚政局剧变说起。当时,由朱拉尼领导的“叙利亚沙姆解放武装”推翻了阿萨德政权,成立了以反对派为主体的临时政府。 阿萨德家族在统治叙利亚40余年后,被迫流亡俄罗斯寻求庇护。而仅仅七个月后,俄罗斯便与这个推翻其盟友的政权展开高层接触,这本身就释放出强烈的信号。 拉夫罗夫的表态看似延续了俄罗斯对叙利亚的传统支持立场,但结合具体语境却意味深长。“不取决于政权更迭”的表述,实际上间接承认了朱拉尼政府的合法性。 要知道,自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俄罗斯始终将阿萨德政权视为叙利亚唯一合法政府,并在联合国多次否决涉叙决议。如今这一立场的松动,让外界看到俄罗斯正在为适应新的政治现实调整策略。 更值得玩味的是会谈后的另一项承诺:俄罗斯将帮助叙利亚进行战后重建。这看似是人道主义举措,实则暗藏玄机。根据白通社披露的信息,俄罗斯与叙利亚临时政府已就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和赫梅米姆空军基地的续租问题展开谈判。 这两处基地是俄罗斯在中东的战略支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临时政府提出的条件之一,正是要求俄罗斯减免阿萨德政权欠下的巨额债务。 阿萨德政府在执政期间,由于长期受到西方制裁,不得不依赖俄罗斯的经济援助维持运转。据俄媒报道,仅2015年至2024年间,叙利亚就通过空运黄金和现金的方式向俄罗斯偿还债务超过120亿美元。 如今朱拉尼政府以基地续租为筹码要求债务重组,俄罗斯很可能顺水推舟,将这些历史债务一笔勾销。这对于流亡中的阿萨德来说,无异于切断了其政治复辟的最后一丝经济命脉。 事实上,俄罗斯与叙利亚临时政府的接触早有伏笔。今年1月,俄外交部副部长波格丹诺夫便秘密访问大马士革,与临时政府讨论军事基地和经济合作问题。 当时叙方就提出,希望俄罗斯赔偿因军事行动造成的基础设施损毁,并提供重建资金。而俄罗斯则明确表示,保留军事存在是参与重建的前提条件。这种利益交换模式,在此次拉夫罗夫与希巴尼的会谈中得到进一步确认。 对于阿萨德而言,这种背叛感尤为强烈。在其执政最艰难的时期,俄罗斯曾派出空天军直接参战,帮助政府军收复大片失地。2016年阿勒颇战役期间,俄军空袭甚至被外界称为“拯救阿萨德政权的关键一击”。 然而当政权更迭成为既成事实,俄罗斯却迅速与新政权展开合作,这种“过河拆桥”的做法,让阿萨德家族深刻体会到地缘政治的残酷现实。 更让阿萨德心寒的是,俄罗斯正在系统性地削弱其政治影响力。根据会谈公报,双方同意重新审议此前签署的所有协议,包括能源合作、军事采购等重要文件。 这意味着阿萨德时期与俄罗斯达成的长期合作项目,可能被临时政府以“不符合国家利益”为由终止或修改。例如,2018年签署的塔尔图斯基地续租协议原本有效期至2066年,但现在很可能被重新谈判,甚至附加更多政治条件。 在这场权力博弈中,俄罗斯的真实意图逐渐清晰。其核心诉求在于维护自身在叙利亚的战略利益,而非忠诚于某个特定政权。正如俄地缘政治专家马尔达索夫所言:“莫斯科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合作伙伴,而不是意识形态盟友。”这种务实主义外交,在俄乌冲突持续消耗俄罗斯国力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 对于叙利亚临时政府而言,与俄罗斯的合作也是出于现实考量。尽管其背后有土耳其、卡塔尔等国的支持,但在经济重建和国际承认方面仍需俄罗斯的帮助。 希巴尼在会谈中明确表示,叙利亚希望成为俄罗斯“东向战略”的重要节点,特别是在能源和军工领域寻求合作。这种姿态,既符合俄罗斯拓展中东影响力的需求,也为临时政府争取到了急需的外部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谈正值以色列频繁空袭叙利亚之际。就在希巴尼访俄前一周,以军战机对大马士革发动了三次空袭,造成包括伊朗军事顾问在内的11人死亡。 而俄罗斯在会谈后发表的声明中,首次未提及对阿萨德政权的支持,转而强调“维护叙利亚主权和领土完整”。这种表述的变化,被外界解读为俄罗斯在以叙冲突中采取更中立的立场,以换取临时政府在基地问题上的让步。 拉夫罗夫的表态标志着俄罗斯对叙政策进入新阶段。其核心逻辑已从“支持特定政权”转向“维护国家利益”。对于阿萨德而言,这不仅是个人政治命运的转折点,更是中东地缘政治格局重塑的缩影。在这场权力游戏中,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而阿萨德恰恰成为了这个残酷现实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