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1925年12月30日中午,冯玉祥安排部下在廊坊车站开枪射杀了徐树铮,之后将陆建

1925年12月30日中午,冯玉祥安排部下在廊坊车站开枪射杀了徐树铮,之后将陆建章之子陆承武从梦中抓起,带到案发现场。陆承武大义凛然地对在场的人说:过去徐树铮杀了我父亲。今天我杀了徐树铮,我杀他就是为家父报仇!

冯玉祥和徐树铮之间的梁子,根子埋得深,主要还是因为陆建章这个人。陆建章是冯玉祥的姑父,早年间在北洋军里混得风生水起,他看中了冯玉祥这小伙子,不仅帮他安排职位,还把自家侄女嫁给了他。冯玉祥起步时就是个普通军官,靠着陆建章一路提拔,从营长干到旅长,那时候的冯玉祥还挺感激的,没陆建章的帮衬,他哪能那么快爬上去。1912年滦州起义失败,冯玉祥差点被处决,也是陆建章动用关系把他从监狱里捞出来,继续让他在军中立足。

可徐树铮是皖系的骨干,心眼小,手段狠。1918年6月,陆建章跑到天津参加督军团会议,本来是冯国璋那边的人,想拉拢曹锟啥的,缓和南北矛盾。徐树铮一看这人碍事儿,就把他约到日租界的中州会馆,表面客气,背地里直接让卫士开枪把陆建章给崩了。尸体扔在郊外,没审判,没手续,就这么干了。事后徐树铮还发通电,说陆建章勾结土匪,煽动军心,剥夺他所有军衔和勋章。这事儿闹得军界人人自危,大佬们都嚷嚷,这算什么法子?官兵们以后还怎么混?段祺瑞知道后也嘟囔坏了坏了,但为了护着自己心腹,只能给陆家5000块安葬费,勉强压住事儿。冯玉祥那时实力弱,周围强敌环伺,只能忍着气,表面上不吭声,暗地里攒劲儿。

冯玉祥野心不小,他转战西北,整合部队,慢慢壮大了西北军。1920年直皖战争,徐树铮败逃,段祺瑞下台,冯玉祥开始露头。1922年直奉战争,他又参战,从陕西走出来,在全国舞台上刷存在感。1924年北京政变,冯玉祥联合张学良,囚禁曹锟,把溥仪赶出故宫,改编部队叫国民军,还电请孙中山北上。那时候冯玉祥眼看就要上位了,跟张作霖合作得挺好,联手夹击孙传芳,势头猛着呢。可徐树铮这时候从欧洲考察回来了,他不识相,到处搅局。发电报劝孙传芳和张作霖别打,说什么自相残杀便宜渔翁。还公开怼冯玉祥,说想上位得民心,靠兵争会重蹈曹锟覆辙。又给张作霖发电,说江南江北都不必争,守着三省等天下人心。这不就是在拆冯玉祥的台吗?冯好不容易拉来的盟友,被徐这么一搅和,关系就裂了。

徐树铮回国后,还非要去北京见段祺瑞,汇报考察成果,搞得像国家大事似的,到处宣扬北洋系要大联合。段祺瑞知道他和冯的矛盾,劝他赶紧走,别在北京待着。徐树铮偏不听,自以为是国家特使,冯玉祥不敢轻易动他。结果呢,1925年12月29日晚,徐树铮坐专车从北京南下,车到廊坊站,冯玉祥派部下张之江带人截住,把徐树铮拖下车,直接枪决了。时间其实是凌晨,不是中午,但事儿就是这么发生的。冯玉祥这手玩得阴,杀了人还不忘拉陆承武背锅。陆承武是陆建章的长子,当时在天津睡着觉,被冯的士兵从床上拽起来,迷迷糊糊推上车,赶到现场。陆承武到了那儿,看着徐树铮的尸体,就当众说那是自己干的,为父报仇。冯玉祥这么安排,就是想把事儿推成私人恩怨,看起来合理合法,天经地义,谁也挑不出毛病。

事儿发生后,报纸上铺天盖地报道,说陆承武为父报仇,陆还发了通电,痛斥徐树铮阴险卑污,酿成内乱啥的。段祺瑞震惊,但冯玉祥军力强,他不敢深究,只能私下嘀咕。徐树铮的棺木运回安徽,简单埋了。冯玉祥呢,继续在北方折腾,巩固西北军,参与各种战争。徐树铮一死,皖系残余势力弱了,政治格局又变了样。这事儿反映出北洋时期的乱象,军阀们为了权力,不择手段,杀来杀去,最终也没个好下场。

这桩案子,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谜团,有人说陆承武早就求冯玉祥帮忙报仇,冯拨了20人给他,但实际执行是张之江。不管怎么说,冯玉祥是幕后主使,借刀杀人,玩得溜。徐树铮儿子后来还起诉冯玉祥,但那时候军阀混战,官司打不下去。民国早年就这样,法制是摆设,枪杆子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