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1938年,138师师长下令剥光132头日寇的衣服,然后全部砍头,用禽兽的血祭奠

1938年,138师师长下令剥光132头日寇的衣服,然后全部砍头,用禽兽的血祭奠南京遇难同胞,当日军指挥官赶到后,都不禁颤抖的说:“从没见过这么狠的中国军队。”这位铁血将军,便是抗日名将,桂系狠人莫德宏。[凝视] 1938年初,淮河岸边的芦苇荡里,一场不为人知的遭遇战悄然上演。桂军138师在师长莫德宏指挥下,与日军工兵部队展开激烈交锋。 这位来自广西苍梧的军官,当时刚满45岁,莫德宏出身贫寒,早年投军时曾在征兵册上留下“誓以热血洗山河”的字迹。 台儿庄战役前夕,138师奉命驻守淮河防线,2月的一个夜晚,侦察连发现日军工兵沿废黄河潜行,企图破坏陇海铁路交通线。 莫德宏迅速调动三个营实施包抄,桂军利用熟悉的水网地形,将日军逼入一座废弃的河神庙中。这场战斗持续了整夜,最终以桂军胜利告终。 战后统计显示,此次交锋桂军缴获了大量日军装备,更重要的是,这次胜利有效震慑了日军小股部队的骚扰活动,为后续的台儿庄大战稳定了侧翼。 桂系部队素有“狼兵”之称,擅长山地和水网作战。他们背负的桂柳砍刀既是生活工具,也是近战武器。这种地方特色让桂军在抗战中表现出独特的战斗风格。 莫德宏治军严明,既要求士兵英勇作战,也严禁扰民。他的勤务兵后来回忆说,师长常说“军人要有血性,但更要有规矩”。 台儿庄战役结束后,138师在转移中多次遭遇日军追击,莫德宏总是身先士卒,这种作风让他在五年后升任48军副军长。 当年的河神庙早已消失,原址如今是淮河湿地公园的一部分。附近村民偶尔还能在河边发现一些锈蚀的金属残片,见证着那段硝烟岁月。 近年来,不少军史爱好者会专程前往淮河流域寻访抗战遗迹。他们带着老照片和地图,试图还原当年的战场模样。 这些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抗战故事,构成了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小小的胜利,都为最终的抗战胜利贡献了力量。 莫德宏和他的138师,只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中的代表。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书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篇章。 这些地方性部队在抗战中展现出的顽强战斗力,往往来自于深厚的乡土情结和朴素的爱国情怀。 今天我们回望历史,不仅要记住那些著名的大战役,更要珍视这些看似微小却意义深远的战斗故事。 淮河岸边的芦苇依然在风中摇摆,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那座消失的河神庙,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悲壮与荣光。 你的家乡是否也有类似的抗战遗址?那些老人们口中传说的战斗故事,是否还有人记得?如果有机会实地探访这些历史现场,你最想了解哪些细节?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所知道的抗战故事,让我们一起铭记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信源: 《台儿庄战役阵中日记》、《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