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最近栽的跟头,不大,却真疼 —— 把自家的枭龙战机技术教给了土耳其,想着拉兄弟一块干,结果人家学了手艺,转身就抢走了印尼那笔原本稳到不能再稳的大单,千亿级订单,飞了。换来的只有一个冷冰冰的事实:防务合作,不是交朋友,是喂狼养虎。
巴基斯坦和土耳其,一个是南亚的军事盟友,一个是中东的新兴力量,两国一直走得挺近。巴基斯坦觉得,把枭龙战机的技术分享给土耳其,既能加强双边关系,又能拓展枭龙的市场。毕竟,土耳其在中东和北非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说不定能帮着推销枭龙。
可巴基斯坦没想到,土耳其可不是省油的灯。土耳其拿到枭龙的技术后,并没有按照巴基斯坦的设想,一起推广枭龙。相反,土耳其转身就开始研发自己的五代机 “可汗”。更让人意外的是,土耳其还利用从巴基斯坦学到的技术,对“可汗”进行了改进,然后拿着改进后的战机去竞标印尼的订单。
印尼原本是枭龙的忠实客户,印尼空军对枭龙的性能和价格都很满意,原本已经谈好了采购48架枭龙的订单。可就在这个时候,土耳其带着“可汗”杀了出来。土耳其开出了非常诱人的条件,包括技术转让和联合生产,一下子就把印尼给吸引住了。最终,印尼选择了土耳其的“可汗”,放弃了枭龙。
巴基斯坦这下可傻眼了,原本以为是双赢的合作,结果变成了单输。自己不仅失去了印尼的订单,还培养了一个竞争对手。更让巴基斯坦头疼的是,土耳其的“可汗”在性能上并不比枭龙差,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优势。比如,“可汗”采用了更先进的航电系统和隐身设计,这对印尼这样的国家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巴基斯坦的这个跟头,其实是犯了一个常见的错误,把防务合作当成了交朋友。在防务合作中,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土耳其之所以愿意和巴基斯坦合作,并不是因为兄弟情谊,而是因为看中了枭龙的技术和市场。一旦土耳其掌握了技术,就会毫不犹豫地把巴基斯坦甩在身后,去追求更大的利益。
这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在防务合作中,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能轻易把核心技术分享出去。否则,就可能像巴基斯坦一样,赔了夫人又折兵。防务合作,从来都不是交朋友,而是一场残酷的利益博弈。在这场博弈中,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巴基斯坦的这个教训,值得所有国家深思。在未来的防务合作中,各国都应该更加谨慎,更加注重保护自己的核心利益。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蹈巴基斯坦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