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印度方面想多了,一次外长见面就想拿到这么多!8月18日,印度媒体报道称,中印外长

印度方面想多了,一次外长见面就想拿到这么多!8月18日,印度媒体报道称,中印外长会晤后,中国将恢复向印度出口急需的化肥、稀土矿物以及盾构机。   中印关系刚刚解冻,印度媒体就迫不及待地对外放风:中国不仅要恢复化肥出口,还要把稀土和盾构机一并“打包”送过来。听起来像是一步登天的买卖,真有这么简单?   8月1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抵达新德里,与印度外长苏杰生展开面对面会谈。这是中印高级别外交接触中久违的一次,外界普遍视为两国关系有望回暖的重要信号。   中国方面确实在会上表达了合作的诚意,承诺将恢复对印度出口三类关键物资:化肥、稀土矿物和盾构机。   印度媒体的报道也不算夸张,运输工作已经在启动。但印度想“一次见面解决全部问题”,恐怕有点太理想化了。   印度眼下的确有点“捉襟见肘”。化肥告急,稀土断供,盾构机项目停摆,每一项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先说化肥。印度农业对化肥依赖极高,光是2024年就有超过一半的粮食产量归功于化肥。   可自家产能跟不上,进口又受限,结果就是库存告急。特别是尿素,雨季一来就像抢金子一样。   2025年进口价飙到了530美元一吨,比去年涨了整整一半,创下十年新高。   再看稀土。这可不是普通金属,而是电动汽车、手机、导弹导航系统里的“心脏零件”。   中国稀土精炼量占全球91%,印度找不到替代供应商,急得直跺脚。更糟的是,印度还曾伪造30份承诺书,骗购中国稀土磁铁转手卖给美国军工企业——这事儿没被中方忘。   盾构机问题也悬而未决。印度几个重大基建项目,比如德里-孟买工业走廊、高铁工程,都指着中国产的盾构机。   可三台德国品牌、在中国工厂制造的盾构机,被扣在中国港口迟迟出不来。原因不是别的,印度拖欠尾款、合规审查没通过,谁都不愿意白送设备出去。   这三桩事儿放在一起,不仅说明印度的“刚需”,也暴露出此前中印贸易中不少“旧账”。   王毅此行愿意解开部分锁链,显然是看到了中印合作的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可以一笔勾销。   中方这次也不是毫无保留地放行,而是加强了监管措施。所有技术出口都要提交最终用途证明,逐项审批。   再出问题?直接取消资格、货物扣留,玩不起也不再迁就。   这背后其实还有更大的背景。美国对印度动手了。特朗普政府今年重返白宫后,找了个借口——印度买俄罗斯石油——直接给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   纺织品、珠宝这些印度主打出口商品,叠加关税后税率高达50%。五轮谈判没谈成,印度出口美国的870亿美元生意眼看要泡汤。   在这样的压力下,印度当然希望找个“备胎”。中印关系回暖,不失为一条出路。   中方恢复关键物资出口,既是基于中印双边合作的现实需求,也是在全球贸易格局变化中主动寻找平衡。   不过,恢复出口不等于无条件支持。此次中方明确要求监管溯源、技术用途说明,以及终端用户承诺,这些都是针对此前违规行为的“防火墙”。   印度方面也开始做出回应。化肥方面,IPL公司在8月招标的207.5万吨尿素中,有40到50万吨来自中国,标志着2025年首次大规模放量。   旅游签证也重新开放,中印直航航线有望重启。甚至莫迪本人也计划在本月底访问中国天津,出席上合组织峰会。   这些变化说明,中印之间的确在努力恢复正常交流。但要说“一次外长见面换来全线放行”,显然是想多了。合作是双向的,信任更要一点点建立。   中国的立场很清楚:我们愿意合作,但不会纵容违规;可以分享资源,但必须讲信用。王毅此访,是一次破冰,但不可能一夜之间化解所有分歧。   中印各有各的算盘,但只要都愿意坐下来谈,哪怕慢一点,也比各自为战强。关键是,别再打小算盘,别把合作当成“拿便宜”。   信息来源: 《中国已解除对印度的稀土出口限制?外交部回应》——直新闻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0
用户10xxx30 2
2025-08-21 20:59
出尔反尔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