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帕克太阳探测器,美国西南研究所科学家首次实现了对太阳大气中磁重联现象的直接观测,证实了70年前提出的磁重联理论模型。这一成果为提升人类对太阳风暴等事件的预测能力奠定了基础,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
磁重联指等离子体中磁力线断裂并重新连接、释放出巨大磁能的过程。在太阳上,磁重联会引发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空间天气现象。准确模拟太阳磁重联有助科学家预测日冕物质抛射等可能影响卫星、通信系统甚至地球电网的事件。
从太阳活动到地球磁层,磁重联广泛存在于不同空间内。人类此前实现了对地球磁层中磁重联的原位探测。然而,直到目前人类唯一能飞入太阳上层大气进行探测的帕克太阳探测器于2018年发射升空,科学家才终于有机会对日冕中的磁重联展开类似研究。
2022年9月6日,帕克太阳探测器在一次近距离探测中成功捕捉到一次巨大的太阳爆发,首次实现了对等离子体与磁场特性的高清成像与采样。此次,借助成像和原位探测技术,并辅以欧洲空间局(ESA)太阳轨道器的协同观测数据,研究团队确认,帕克太阳探测器完成了人类首次对太阳大气中磁重联区域的直接穿越。
此次探测获得的数据与观测结果,有助于理解帕克太阳探测器在其他时段与事件中的观测结果。此次突破也使科学家能直观了解太阳能量的传输机制与粒子加速过程,从而提升对太阳活动预测的准确性,并进一步深化人类对近地空间环境的认知。(刘霞)